作者:杨玉龙
企业对职工需要了解,职工对企业也需要认知,但信息获取渠道少、步骤繁琐,是一大痛点。随着大数据的兴起,一批“企业信息查询”类软件迎合了这种需求,得以迅速发展。不过,由于进入门槛低,同质化等问题,该领域已成为一片“红海”。近日媒体调查发现,从行业兴起的2014年至今,近4年下来,行业上真正被公众所熟知的软件却并不多。
目前来看,公众要想了解一家企业的情况,有三种主要途径:一是借助网络搜索,但搜出来的信息可能不是真实的,比如查询到企业自身包装宣传的内容居多,真实度难以查证;二是借助“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力量,不过有不少使用过的职工反映,该系统的信息无法反映薪资状况及职工口碑;三是借助亲朋力量或者自己实地核实,而这无疑也有诸多不便。
所以,“企业信息查询”类软件的市场需求无疑是存在的。以最简单的应聘为例,如果借助此类软件,对企业进行运行情况、口碑、薪资高低等问题进行一键查询,就能够让求职者少走歪路。而且,亦可以避免求职者因为企业问题误入招聘陷阱。客观上来说,这样的查询系统也是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外在约束,督促企业在合法合规上加码使劲。
“企业信息查询”不仅求职者需要,创业人士也离不开。现实中有许多p2p公司、健身馆、美容美发店跑路,如果在投资或者消费前能够了解这些门店的具体信息与真实状态,就能够做到心里有数,提前预判,避免片面听信对方宣传,盲目投入造成的损失。
由此可见,无论是免费模式,还是收费经营,“企业信息查询”服务都有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因此,促使其规范化发展势在必行。具体来说,首先要舍得在技术上投入。精确算法与准确翔实信息是此类软件的核心竞争力,唯有突破技术难点,舍得后续投入并用好人才,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承受住浪沙淘金的过程。其次,应在行业规范上着力。据了解,主流的“企业信息查询”app有着共同点,基本数据均是抓取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且各家均进行了整合完善,如添加了商标、投融资、招聘情况等在工商总局无法查询的信息数据。这些app应注意度,不能为了全面地展示企业信息而侵犯涉事企业权益,也不能存在私下利益交换,呈现虚假信息。这些问题,在要求企业自律的同时,更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全程监管,形成有效制约。
而回顾“企业信息查询”app 短短几年内的发展历程,2015年时整个行业尚处于一片“蓝海”,企业最多时接近50家,可因为同质化严重、后续资金跟不上等问题,市场迅速变为“红海”,企业存活率不到2成。这警示后来者,入局须谨慎,做好长线发展的准备,踏实经营,谨防盲目资本注入带来的苦果。(杨玉龙)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