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巴曙松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博士生导师06-09 08:02161赞踩
ppp当前变得越来越受关注的很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地方政府一方面面临债务扩张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开展基础设施项目。从具体的交易安排上看,它通过政府和民间资金等的合作,通过一系列合约的安排,来实现项目本身和政府债务之间的隔离,同时也能够吸引民间资金的参与。
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ppp全国入库项目已达12287个,累计投资额14.6万亿元。
很多人认为ppp是一种项目融资模式,目的是实现基础设施项目的社会化融资;还有很多人认为本轮中国的ppp,主要目的是降低政府负债率,实现政府表外融资。观察近期的政策趋势,从化解债务风险到政府隐性负债显性化,再到规范政府举债和支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把握ppp模式的关键:
一、ppp不仅是“引资”,更是“引智”
ppp不仅仅是吸引社会资本的资金,更注重的是吸引社会资本的专业能力和管理经验。在一个充分有效竞争的市场上,经验足、效率高、成本低的社会资本,才最被市场认可,其在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效率和经验方面,也一定会优于政府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而设立的传统国企。把一些项目让有经验的专业性的机构做,会比政府自己出资经营更有效率。同时,社会资本愿意出资也是基于政府授予的经营权和项目未来的现金流收入,社会运营方相当于一次性的投入,用长期稳定的回报来弥补,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资产证券化。ppp模式正是把社会资本的专业性和政府的公共资源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点,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
二、ppp的核心是风险分担、收益共享
ppp作为一种市场化、契约化的商业行为,必然要打破传统政府基础设施项目的管理模式。传统模式下的基础设施项目,作为提供者-政府,其义务就是确保公共基础设施的有效提供,对收益关注不足,但要承担所有风险,这种体制下的管理效率自然较低。ppp模式下,政府通过合理的风险分担,让社会资本承担一定的风险并获得相应的投资回报,其目的不是为了把政府的风险转移出去,而是通过这样的机制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社会资本都是追逐利益的,在本身收益就不高的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其必然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精力,最大限度控制项目全过程的风险,以确保自身的合理利益。同时,通过合理的风险分担,共同合作,各自发挥长处实现项目风险的有效控制,带来的收益也自然由合作方共同享有,这样才会激发各方的积极性。
三、ppp是一场政府管理机制的变革
我们一直讲政企分开,解决政府和企业角色混乱,错位、越位的问题。实际上,ppp模式就是在基础设施工程领域的一次政企改革。在政府直接提供公共产品的传统模式下,政府既是项目的监督者,又是项目的实施主体,这种双重身份难以形成真正有效的激励相容,也难以真正有效的提高供给效率。ppp模式把基础设施项目推向市场,由市场供应,而政府仅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和行业的监管者,管理机制得以理顺,才能真正体现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政府的引导和监管作用。30评论
施工法泽
工程师05-26 19:1512赞踩
20世纪90年代后,一种崭新的融资模式——ppp模式在西方特别是欧洲流行起来,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在大型、一次性的项目,如公路、铁路、地铁等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什么是ppp?
ppp模式是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作为合作的基本理念,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与中标单位组建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是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采用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有效运营。
ppp的模式特点
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第二,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这也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鼓励的。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合作,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ppp融资模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能够参与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来,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这对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项目运作成本甚至资产负债率都有值得肯定的现实意义。
第三,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私营部门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无利可图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吸引不到民营资本的投入的。而采取ppp模式,政府可以给予私人投资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给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可提高民营资本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积极性。
第四,ppp模式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在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由民营企业负责项目融资,有可能增加项目的资本金数量,进而降低资产负债率,这不但能节省政府的投资,还可以将项目的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民营企业,从而减轻政府的风险。同时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ppp模式的组织形式
pp模式的组织形式非常复杂,既可能包括私人营利性企业、私人非营利性组织,同时还可能包括公共非营利性组织(如政府)。合作各方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同层次、类型的利益和责任上的分歧。只有政府与私人企业形成相互合作的机制,才能使得合作各方的分歧模糊化,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完成项目的目标。
ppp模式的机构层次就像金字塔一样,金字塔顶部是政府,是引入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有关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一个完整的政策框架、目标和实施策略,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的各参与方进行指导和约束。
金字塔中部是政府有关机构,负责对政府政策指导方针进行解释和运用,形成具体的项目目标。
金字塔的底部是项目私人参与者,通过与政府的有关部门签署一个长期的协议或合同,协调本机构的目标、政策目标和政府有关机构的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使参与各方在项目进行中达到预定的目标。
这种模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政府或者所属机构与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及其在项目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ppp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但并不是对项目融资的彻底更改,而是对项目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组织机构设置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它是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以“双赢”或“多赢”为理念的相互合作形式,参与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其运作思路如图所示。参与各方虽然没有达到自身理想的最大利益,但总收益即社会效益却是最大的,这显然更符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宗旨。
ppp的模式案例
北京地铁4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ppp模式,将工程的所有投资建设任务以7∶3的基础比例划分为a、b两部分,a部分包括洞体、车站等土建工程的投资建设,由政府投资方负责;b部分包括车辆、信号等设备资产的投资、运营和维护,吸引社会投资组建的ppp项目公司来完成。政府部门与ppp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要根据ppp项目公司所提供服务的质量、效益等指标,对企业进行考核。在项目成长期,政府将其投资所形成的资产,以无偿或象征性的价格租赁给ppp项目公司,为其实现正常投资收益提供保障;在项目成熟期,为收回部分政府投资,同时避免ppp项目公司产生超额利润,将通过调整租金(为简便起见,其后在执行过程中采用了固定租金方式)的形式令政府投资公司参与收益的分配;在项目特许期结束后,ppp项目公司无偿将项目全部资产移交给政府或续签经营合同。
深圳地铁4号线由港铁公司获得运营及沿线开发权。根据深圳市政府和港铁公司签署的协议,港铁公司在深圳成立项目公司,以bot方式投资建设全长约16km、总投资约60亿元的4号线二期工程。同时,深圳市政府将已于2004年底建成通车的全长4.5km的4号线一期工程在二期工程通车前(2007年)租赁给港铁深圳公司,4号线二期通车之日始,4号线全线将由香港地铁公司成立的项目公司统一运营,该公司拥有30年的特许经营权。此外,香港地铁还获得4号线沿线290万㎡建筑面积的物业开发权。在整个建设和经营期内,项目公司由香港地铁公司绝对控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运营期满,全部资产无偿移交深圳市政府。